健康科普|白露时节如何养生
“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”
马上就到白露节气了,
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。
秋季是燥邪当令的季节,
风、寒、燥是白露时节的气候特点,
容易出现感冒、咳嗽、口干、便秘等不适。
那么进入白露时节,
如何针对性的进行养生呢,
下面一起来看看吧!
一、春困秋乏,宜补肺气
1.什么是秋乏?
白露节气,人的机体进入一个周期性的休整阶段,水盐代谢开始恢复平衡,人的心血管系统负担也得到缓解,消化系统功能日渐正常,身体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疲惫感,即是“秋乏”。
2.睡眠要充足:
此时起居应相应调整,尤其是睡眠要充足。适当午睡利于化解困顿情绪,特别是老年人要午休。中午12:00-13:00,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间,此时应比平时增加1小时睡眠为好。有数据分析表明,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。因此,睡好子午觉既有防病保健的意义,又符合养生之道。
3.可泡西洋参茶饮用:
秋乏是阴液不足、阳热旺盛所致,解秋乏重在养阴润燥。西洋参有明显的抗疲劳和提神作用,还有一定的滋补、补气作用。将西洋参切片,每次5-10克用开水冲泡,补气养阴,清热生津,能为人提提神、补补气。
二、阳气收敛,宜补肾气
1.泡泡脚:
这个时节除了常规的养肺,还要调理肾经。每天睡觉之前泡泡脚,可以舒经活络,放松身心。良渚中心有足浴方配制,详情可咨询中医科。
2.补肺益肾:
此外,秋季补肺,也有间接的补肾作用。可以服用一些润肺化痰、益气滋阴的中药,缓解燥邪伤肺带来的不适,又能间接补肾,如山药、南沙参、麦冬、百合、冬虫夏草、川贝等等。以上中药均可单用,也可制成药膳,如药膳粥等,最好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。
三、春捂秋冻,注意温差
1.白露不露,需防寒:
由于秋气主燥,燥易伤肺,如因着凉而使免疫力下降,无力抵御外邪,则会出现肺及呼吸道疾病,如发烧咳嗽、支气管炎、肺炎等。若风邪侵犯筋骨,使经络阻痹,可出现四肢痹症。所以,“白露不露”应防秋寒,尤其要注意保护好头、颈、背、腹、足这些重点部位。
2.应及时添加衣被:
白露过后,应撤掉凉席,关上窗户,换上长袖衣入睡,将薄棉被备在床头,避免受凉引起腹泻。尤其是病老体弱者,更要注意随气温的变化加减衣服。还要注意脚部的保暖,双脚受凉是引发感冒、支气管炎、消化不良、失眠等病症的元凶。
四、秋防肺燥,多吃“白色”
1.秋季防燥:
秋季对应的内脏为肺,肺主一身之气,司呼吸,开窍于鼻。而秋季的主气为燥,燥为阳邪,最易耗伤津液,燥邪每从口鼻侵于肺,耗伤肺阴,出现肺燥,可表现为口干、唇裂、鼻塞、咽痛阵发性干咳,甚至流鼻血或咯出带血的痰等一系列呼吸系统病症。
2.多吃“白色”:
秋季防肺燥应多吃白色食物。肺和五色中的白色相对应,平日容易感冒,或是肺与支气管常不舒服、易咳嗽的人,平时肠胃脆弱但又容易胖的人、肤色不佳的人,都要多吃一些白色的食物,像白萝卜、银耳、杏仁、山药、茯苓、白芝麻、百合等。
来源:药械科